10月18日,在浙江温州举行的2020世界青年科学家峰会科思研讨会上,“科思奖”宣布设立。“科思奖”由科思(CUSPEA)学者提出并设立,旨在奖励国际科技合作。奖项将在2021年首次颁出,由诺贝尔奖得主安东尼·莱格特担任评奖委员会主席。
CUSPEA计划是由物理学家李政道于1979年发起的留学项目。在当时国际交流条件匮乏的情况下,李政道通过个人影响力同美国多所大学合作,为中国学子争取到赴美留学机会。1979年~1988年间,900多名中国学生前往美国大学攻读物理学博士学位。据统计,目前有12位科思学者成为中国、美国、加拿大等国院士,100余人获得各类国际科技大奖,300多人在国际科技组织中担任职位或成为董事、研究员,约30%的科思学者回国创业或任职。
继续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是科思学者设立“科思奖”的初衷。科思科技促进基金会理事长董洁林告诉《中国科学 报》,这一奖项将奖励给全球范围内对促进国际科技合作有贡献的青年学者,不限于中国学者,也不限于同中国的科技合作,每年1~3位,每位奖励5万美元。“作为科思计划的受益者,我们希望能传承李政道先生的精神,让科学服务全人类。”董洁林说。
莱格特本人有3位科思学生,至今保持联系,其中两位最近还一起合作了论文,另一位也活跃在美国工业界。“这段时光在科学史上几乎是无与伦比的,确实是美好的日子。然而在最近这段时间,情况并非如此乐观。”莱格特表示,由于紧张的政治局势,国际合作难以进一步开展。
中科院院士、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副校长杜江峰则表示:“很难想象没有交流的科学是什么样。”他指出,最近的国际关系导致一些机构的论文发表受到影响,也直接影响了科研进展,科学界应想办法加强沟通交流。
“这时候就体现出民间科技合作的重要性。”中科院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谢心澄说,大部分科学家是友好的,愿意继续保持合作,希望能通过各种途径保持科技人员的交流互访。
“科学家不仅需要做一流的研究,还需要有效地与他人沟通,包括公众交流,特别是跨国界合作。”莱格特说。(记者陈欢欢)
来源:中国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