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思基金会将邀请热心于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的国内外著名科学家组成“科思奖”评奖委员会。每一届评委的聘用期为三年。评委需要充分披露与被提名人的关系,如果被提名人是某位评奖委员的亲属和学生等关联人,该评委必须回避相关评审讨论和投票。
首届(2021-2023年)评奖委员会成员:
评奖委员会主席:安东尼·格莱特院士(Prof. Anthony Leggett)
安东尼·莱格特(Anthony J. Leggett),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教授。他是国际学术界公认的量子物理学和凝聚态物理学领域的领袖,因在超导体和超流体理论上作出了开创性贡献而获2003年诺贝尔物理奖。
莱格特教授是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美国文理科学院院士和美国哲学学会院士。他还是俄罗斯科学院外籍院士,美国物理学会会士,英国皇家学会院士和英国物理学院荣誉院士。由于物理学上的贡献,他被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授予爵士称号。
莱格特教授曾鼎力相助李政道先生让CUSPEA项目在美国落地,他所在的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分校前后接受了18位CUSPEA学生,他亲自培养了三位CUSPEA博士生,并指导了多位CUSPEA博士后学者。
评委:彼得•达彦院士(Dr. Peter Dayan)
彼得•达彦博士是2017年格雷特•伦德贝克欧洲大脑研究奖的获奖者,2018年当选英国皇家学会院士,2019年当选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他曾在剑桥大学攻读数学,毕业后于爱丁堡大学师从David Willshaw教授取得博士学位。此后,他又跟随索尔克生物研究所的Terry Sejnowski教授和多伦多大学的Geoff Hinton教授完成了两个博士后。他曾在麻省理工担任了助理教授,并于1998年促成了伦敦大学学院盖茨比计算神经科学中心的成立,担任中心主任达15年。2012年,他因对人类认知理论基础的贡献于获得该年的David E. Rumelhart奖。他目前是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主管生物信息领域的所长和图宾根大学的亚历山大-冯-洪堡教授。他的兴趣包括情感决策和神经强化学习。
评委:刘明院士
刘明院士,复旦大学教授、复旦大学芯片与系统前沿技术研究院院长;中科院微电子所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IEEE, Fellow。刘明长期从事微电子科学技术领域的研究,研究兴趣包括新型存储器、新型计算等。
评委:汤超院士(CUSPEA 1980)
汤超院士,北京大学物理学院讲席教授,前沿交叉学科研究院执行院长,定量生物学中心主任,北大-清华生命科学联合中心(北大)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数学物理学部院士。汤超还担任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理论生物物理中心科学顾问委员;中科院大学卡弗里理论科学研究所科学顾问委员;粤港澳交叉科学中心主任;CUSPEA学者协会会长。
汤超在统计物理、凝聚态物理、复杂系统、非线性科学、物理生物学等领域开展了许多开创性工作。多年来着力用物理学思想及方法研究生物问题,探索生命系统中的定量规律和设计原理。2001年受李政道先生委托在北京大学创立理论生物学中心(现定量生物学中心);2013年创刊《Quantitative Biology》。
评委:王中林院士(CUSPEA 1982)
王中林院士,科思技术研究院院长,中国科学院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所长,曾担任佐治亚理工学院终身校董事讲席教授。王教授是2019年爱因斯坦世界科学奖(Albert Einstein World Award of Science)、2018年埃尼奖 (ENI award – for Energy)、2015年汤森路透引文桂冠奖、2014年美国物理学会James C. McGroddy新材料奖、和2011年美国材料学会奖章(MRS Medal)等国际大奖得主。他是中科院外籍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加拿大工程院外籍院士,国际期刊Nano Energy 主编。
王院士是纳米能源研究领域的奠基人。他发明了压电纳米发电机和摩擦纳米发电机,开创了压电电子学和压电光电子学两大学科。他发现的物理效应引领了第三代半导体纳米材料的基础研究,使氧化锌纳米结构成为与碳纳米管和硅纳米线同等重要的材料研究对象。根据Google Scholar,王教授论文引用超26万次,H指数是250,目前在全球材料科学领域排名世界第一。
评委:谢心澄院士(CUSPEA 1981)
谢心澄院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他获得了中国科学院杰出科技成就奖(2011),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10)。他是中国科学院院士、发展中国家院士、美国物理学会会士、北京大学讲席教授。
谢院士长期从事凝聚态物理理论研究。主要研究领域包括量子霍尔效应、电荷及自旋输运、低维量子体系等。现任《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主编及多种国际重要学术期刊编委。
评委:颜宁院士
颜宁教授是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雪莉•蒂尔曼终身讲席教授。
颜宁博士致力于结合X-射线晶体衍射、单颗粒冷冻电镜技术、以及多种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手段研究以葡萄糖转运蛋白和电压门控钠离子、钙离子通道为代表的跨膜运输蛋白的工作机理,从而揭示人体细胞营养物质摄入、动作电位产生与传导等一系列基础生理活动的物理与化学基础。颜宁获得一系列国际奖励,包括2012-2017年HHMI国际青年科学家,2015年国际蛋白质学会青年科学家奖,同年赛克勒国际生物物理学奖,2016年戈登国际学术会议系列Alexander M. Cruickshank报告人,2019年魏兹曼国际女科学家奖,2021年国际生物物理学会Anatrace膜蛋白研究奖。
评奖监察委员
科思基金会将邀请一位熟悉科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声誉卓著的学者担任评奖监察委员(监委)。监委参与评奖讨论并查核确认投票有效性,确保其公平、公正、合规。但监委没有投票权。